众所周知,商铺的营业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流量的大小,除了汽车相关服务领域之外,如何把车流量转化为营业额,这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个问题并非无解。
最近,高德和星巴克合作推出了一项名为“沿街取”的买咖啡服务。
何为“沿街取”?其实就是我们在驾车过程中如果想买一杯咖啡,高德地图会根据已经规划好的路线自动寻找沿途最为顺路的星巴克门店,并且自动增加导航途经点,方便我们导航前往;我们不需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寻找停车位置,然后去咖啡店排队购买咖啡,原因是高德会提前将用户的预计抵达时间自动推送到门店。在我们到达取餐点之前,咖啡师会拿着刚制作完毕的咖啡等在街边。
从体验上看,这种全程不下车就能取餐的顺畅流程,称得上是服务端的显著升级;但从更纵深的行业层面来看,“顺路”这种行为背后,或许暗示了生活服务市场的另一种潜在重要场景。
回顾此前,线下实体店铺通过线上平台能力为用户进行服务,大致可以分为“到家”和“到店”两个类别,这是被业内普遍认可的观点。
对于“到家”服务来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餐饮外卖、蔬菜水果外卖,其实还包括线上查询预约后的上门维修服务、上门做饭服务、上门健康服务等等。而“到店”服务似乎就更加单一,大多是通过线上获取商铺信息,然后购买或领取优惠券,最终在商铺内完成交易。
不难看出,不论“到家”还是“到店”,传统的线上平台可以为商家提供的服务能力无外乎两点:商家和商品的展示、单一的交易和支付服务。如此形式平台和商户的连接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在这十年间,除了服务类别、商品种类的拓展,服务形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线上线下的服务连接也相对较弱。
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来看,不论自驾还是打车,消耗在路途当中的时间十分可观,如何能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顺便完成一些生活或者工作当中必须要做的事情,似乎只有通过地图平台才可以“顺便”完成。另一方面,用户在出行过程中使用导航软件已经成为习惯,基于用户习惯和现实需求推出的“沿街取”表面看起来顺理成章,本质上则是高德的另辟蹊径。
而这就是高德与星巴克本次联合推出“沿街取”咖啡项目的独到之处——商家交付给用户的服务方式既不是送货上门,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到店停留消费。
一切都是在途中,“顺路”发生的。
今天你可以上班顺路买杯咖啡,未来也可以下班时顺路带些蔬菜、一束鲜花,或者顺一些回家后看电影吃的零食;你今天可以开车顺路买些什么,以后或许也可以在打车路上顺便买些什么。
正因如此,无论对于用户还是实体商家来说,这种“顺路服务”或许可被视作一种新型消费场景。对于用户,意味着以往在途中受限于操作成本而被压抑的某些生活消费,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商家来说,如今在骑手取货配送和接待用户上门消费之外,也拥有了另一重全新的经营场景。
通过“顺路服务”,线下实体商家跟线上平台的连接持续增强,地图平台也将成为线下线上的最新“连接体”。
据了解,截至2023年1月的最新数据,高德地图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3000亿次,并以整合模式建设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了城市出行和城际出行的全品类服务,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骑步行、摩托车等城市出行服务,火车、客运、飞机等城际出行服务,丰富的出行技术和产品积累,能够确保顺路规划和导航的高效率。
高德集团董事长俞永福认为,交通产业的数实融合有三条路:出行新势力使用新技能,成了新师傅;老师傅投入长时间自学新技能;老师傅通过与有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合作,快速掌握新技能,搭档形成新组合。
“数实融合更好的选择可能是第三条路,老师傅搭档新技能伙伴,数实融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远”,俞永福说。
而此前已经升级为“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的高德,以开放生态对全品类服务和全域企业进行深度整合,则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餐饮、购物、加油充电等实用生活服务,也是“顺路”未来丰富的潜在资源。由此可以看出,高德地图此次推出的“顺路服务”是“老师傅搭档新技能伙伴”的落地应用和创新。
总体来说,无论对于用户还是线下实体商家,这都是一个可以想象的生活服务新场景。对于日常的用户来说,对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要求无非一点:方便。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如何让用户更加“方便”,却是一个终极命题。以高德为代表的地图平台用“顺路服务”为这个命题找到了新的答案。
试想一下,基于地图“顺路服务”,城市主路匝道旁边或将成为商家热门选址地点。目前,远离住宅和商业区的路边,分布最多的是汽车维修、加油站和充电站等等,未来还可以增加蔬果肉蛋商铺,日常用品商铺等等,用户在出发之前下单,到达途经点时,店员可以直接把用户采购的货品放入车辆后备箱,从而最大程度节约了用户日常采购时间,也避免了等待外卖送达时的焦虑。而对于商家来说,用户不进店的“顺路服务”,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店铺装修费用,非闹市区的店铺选址也会让租金成本大大降低。
“顺路服务”开辟全新生活场景的同时,也打开了新的商业想象空间。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prnews@iresear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