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拥堵的6·18”一去不返,快递业终于“松了一口气”?

2024/6/20 10:28:00

一年一度的电商“6·18”大促已然步入尾声。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4月起,天猫、京东、快手等主流平台相继官宣取消预售。自此,今年的“6·18”成了首个取消预售的大促节。只是,有的平台取消了“预售制”,却新增了“仅退款”,这无疑是一记“暴击”。

平台上,买卖双方原本就微妙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开始明显向买方倾斜。

与此同时,摆在商家面前的难题越来越多,“一路高涨”的退货率、“无止尽”的低价“鞭策”、“蚕食”利润的高额推广费,这一切都在倒逼中小商家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对抗这种“失衡”。

此时,身处对弈棋局中的快递业,在面对没有预售、大促周期拉长、利好消费者、商家怨声载道的市场情形时,又将迎来哪些变化?

“拥堵的6·18”一去不返

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方微妙的关系中,快递业更多是依靠的运单总量。因此,只要与平台达成稳定合作,并且确保用户会持续下单,那么快递公司似乎没有后顾之忧。

这也如众多商家所说,即便退换率显著提高,但夹在中间的快递公司、保险公司依旧是妥妥的赢家。

那么,取消预售后,消费者下单与快递配送等情况到底有何变化?

今年,大促周期拉长,每日包裹量的峰值和波动性都变得难以预测。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不仅给商家带来挑战,同时,也更为考验快递公司运输网络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然而,今年快递单量并没有减少,而且快递洪峰也提前到来。京东“618”采销直播订单量开门红4小时,较2023年“双11”开门红4小时增长300%;截至5月31日晚9点,有185个品牌在天猫“618”期间的成交额破亿元,超过37000个品牌的成交额实现翻倍。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6·18”开启后的第一周(5月20日至5月26日),全国快递揽收量约35.93亿件,环比增长7.29%,日均业务量达5.13亿件。进入6月后,随着大促趋缓,快递单量回归到日均5亿件以下。

极兔速递方面也表示,今年“6·18”大促期间,极兔旗下位于杭州下沙的网点每天包裹量达到9万至10万单,峰值则达12万至13万单,相较平时增长约30%。

亮眼战果的背后自然也少不了各大平台的“鼎力支持”。京东除“百亿补贴”外,还追加“超级惊喜红包”;天猫开启满减的同时还投入150亿元红包;直播电商方面,快手投入百亿流量和10亿红包补贴,小红书升级直播玩法、叠加优惠补贴等等。

从现有数据来看,今年的“6·18”是快递行业有记录以来效率最高、最平稳的一次。

这份平稳的背后主要因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功于多家快递公司的提前部署和准备。其中,顺丰根据往年数据进行业务动态预测,提前配置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运力;京东物流投入无人车队、多条高铁列车以保障重要包裹的时效稳定;申通发布618“星球保障计划”,并升级“申咚咚”增值服务来确保末端配送的服务体验,等等。

二是得益于更长的活动周期。正因为取消了预售制,整体快递量被均摊至更长的活动周期中,以致于基本没有出现爆单情形,仅有短暂的小高峰。

再加上,快递业是一个淡旺季划分较为明显的市场,为了应对阶段性的高峰需求,头部快递公司往往是加速扩建产能、虚位以待。

对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认为,目前的头部快递公司产能大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今年大促的包裹量仅相比平时增长30%,大部分快递公司和网点都可以轻松应对。

三是整体流程的简化促使效率相应提高。往年电商大促的预售商品通常有特殊标识,网点需要确认客户结清尾款才能配送。而预售环节取消后,这一复杂环节直接可以忽略,流程得以精简,爆仓风险也随之减小。

回顾来看,2024年的6·18大促最终以平稳收官。多方的优化与积极配合,打造了这次“有惊无险”的网购盛会。这似乎也预示着电商的大促热潮正在淡去,当这一切变为常态,快递业淡旺季的特性或许也将被弱化。

价格内卷告一段落,开启供应链竞争元年

电商大促日渐“常态化”之下,快递业的下半场又将如何开局?

我们将时间线拉长来看,快递业发展至今,其消费需求敏感点通常集中在“廉、快、准”三个角度。

排在最前的“廉”。对于有寄送需求的用户,价格低廉自然是尤为重要的。但其实,自2024年以来,国内快递市场的单票价格和收入已不断下探。

A股4家快递公司披露的5月快递业绩显示,申通、韵达、圆通、顺丰的快递产品单票收入分别下降了13.33%、2.01%、7.62%和0.13%。除顺丰以外的几家快递公司,其单票价格基本都下降至2元左右。

对此,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认为,目前国内快递价格战已几无空间,快递价格很难再降。

而且,今年大促的快递量被拉平,整体快递价格也趋于平稳。例如,京东物流在与快手电商合作中,就有做出承诺“活动期间3公斤以内的订单不涨价,新旧客户同价”。

再加上,目前国内快递的产能已经过剩。在规模化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价格内卷持续多时的情况下,拼价格已经不再是破局的方向。

而“准”虽然是电商快递用户的核心需求,但却以“快”为前提。由此,快递业下半场的“赛点”转为“比谁快”。

2023年至今,头部快递公司已经纷纷开始在“提速”上下功夫。比如,京东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实现分钟级送达;快递“后生”菜鸟发力“半日达”,还上线“夜派”模式,也做到分钟级送达;而顺丰则预先部署了3万+前置仓资源,全国300+城市中超90%可享半日达时效服务,等等。

对此,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林虎表示,2023年快递服务满意度和时限准时率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不仅有效恢复,而且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023年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2023年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得分为84.3分,较2022年上升0.9分。时限测试结果显示,2023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为56.42小时,同比缩短2.40小时。同时,全年快递业务量完成1320亿件,同比增长19.5%。

究其根本,提速的终点不仅仅在于“快”。提升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完善供应链体系才是提速背后的最强支撑。

过去三年,外部环境的波动放大了物流供应链的内在价值,快递物流企业与商家深刻意识到稳定且有弹性的供应链履约能力何其重要,这也倒逼快递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的全方位升级。

结语

不预售的“6·18”打开电商促销的新世界大门,平稳度过的全购物周期预示着促销正在变得常态化。没有大型促销作为分水岭,快递业需要预警的阶段性高峰也将随之消散。

在淡旺季包裹总量逐渐被拉平的未来,如何应对多变的需求不再是快递业排序第一的难题,同时,触底的单票价格也意味着白热化的价格战也已经进入尾声。

价格之外,提速与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性浮出水面,而快递业下半场的胜负也将在这一环节决出。

作者:琴声奏响时

来源:松果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塔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贝塔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