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一姐鞠婧祎不干了,“摇钱树”走后的丝芭何去何从?

2024/6/21 13:45:00

丝芭又双叒叕闹出合约纠纷了,这次是和一姐鞠婧祎。

2024年是鞠婧祎在丝芭传媒的第十年,十年合约到期,原本双方一别两宽,也算是好聚好散,然而丝芭却拿出了一份《专属艺人合约》补充协议,宣布双方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合作。

突然蹦出来的补充协议让鞠婧祎本人都蒙圈了,毫不知情的当事人、不愿放人的丝芭传媒、极力维护偶像的粉丝,这场合约纠纷打得不太好看。

丝芭擅长在合约上做文章并不是秘密,这次做到了一姐身上,强行留住鞠婧祎,除了舍不得这棵“摇钱树”之外,或许还反映出了丝芭当下转型的困境。

被强留的一姐

走人打官司,是丝芭的传统,哪怕是勤勤恳恳为公司奋斗了十年的一姐鞠婧祎也逃不过。

自2013年8月入选大型女团SNH48二期生至今,鞠婧祎加入丝芭已经10年了,6月18日她30岁生日当天,合约正式到期,鞠婧祎选择奔向新的未来。

但丝芭传媒却发声明宣称双方签订了补充合约,尽管鞠婧祎明确表示自己对“补充协议条款”“第二阶段合作”完全不知情,并在早前就向丝芭传达了不续约的决定。丝芭却一再坚称双方于2018年9月签署了《专属艺人合约》补充协议,针对独家经纪业务的合作期限进行了补充约定。

双方各执一词让事件陷入了罗生门,丝芭究竟有没有续约成功、鞠婧祎对补充协议到底知不知情、双方是否会继续合作......合约纠纷扑朔迷离,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鞠婧祎短期内或许没办法摆脱丝芭了

丝芭不想放人是显而易见的,抢先注册鞠婧祎商标、备案鞠婧祎官方网站,并修改了“鞠婧祎个人工作室”微博账号密码,一系列举措都表明了丝芭想要留人的决心。

客观来说,丝芭想要续约其实不难理解,鞠婧祎是丝芭大型女团养成体系下打造出来的最成功的艺人,同时也对公司当下的发展以及转型至关重要。

一方面,丝芭虽然运营着多个大型女团,大大小小数百位女爱豆,但始终局限在粉圈和粉丝经济,真正叫得出名字、走出“塞纳河”的,只有鞠婧祎一个

尤其是在国内偶像市场冷却,破圈难、出圈更难的情况下,SNH48历任总选一姐不是捧不红就是正在排队解约,2017年鞠婧祎蝉联SNH48总选第一、正式宣布“毕业”之后,七年时间丝芭依旧没能打造出第二个鞠婧祎。

一旦唯一一位叫得出名字的代表性艺人鞠婧祎出走,对于丝芭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丝芭正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期,除了持续深耕粉丝经济之外,在影视制作上的发力是公司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毫无疑问丝芭不缺女演员,但唯一能拿出亮眼成绩的只有鞠婧祎。

纵览丝芭出品、鞠婧祎主演的影视作品,《芸汐传》拿下爱奇艺2018网剧年亚,《如意芳霏》拿下爱奇艺2020独播古装剧第一,《嘉南传》拿下2021腾讯、爱奇艺联播剧年冠......丝芭在鞠婧祎身上的影视资源投入均能收获不错的回报,性价比非常高。

而反观丝芭在其他自家女爱豆身上的投入,第四任一姐李艺彤出演的《浮世双娇传》口碑、热度平平,第五任一姐孙芮主演大IP电影《雪鹰领主》无人问津,对比之下更突显出,鞠婧祎是丝芭未来持续开拓影视业务的重要助力

无论是个人商业价值还是泛人气值,鞠婧祎都是当之无愧的公司一姐,丝芭不愿意放弃这棵“摇钱树”其实是意料之中的。

而正是不愿放手的一系列举措,暴露出了丝芭当下的内忧外患。

闷声发大财后,亟待转型的丝芭

丝芭传媒确实如官网上的自我介绍“努力成为中国粉丝经济领域标杆企业”,靠着粉丝经济发家。

2012年,丝芭首次将日本偶像养成模式引进内娱,仿照日本大型女团AKB48的运营模式,孵化出了SNH48,一期生只有28位少女,其中还包括两名AKB48成员。2013年初SNH48正式面向市场推出,同一年34位二期生加入,鞠婧祎就是其中之一。

一期生和二期生合流组成的62人大型女团,就是SNH48早期开始被更多粉丝熟知的构成形态,也被称为“河妹”。而丝芭的大型女团运营模式也由此开始了腾飞和成熟,“剧场+总选”的造星机制催生出的粉丝经济,让丝芭一跃成为了内娱女团市场的垦荒者。

所谓剧场,从字面上来看,是丝芭为SNH48量身打造的专属表演基地星梦剧院,但其本质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偶像养成模式与追星模式

国内的主流偶像培养模式是韩流练习生机制,对练习生进行培养、考核、包装,组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团体再面向市场推出。但丝芭采用的是非练习生机制,省略了培养过程,直接将还未成熟的偶像推向市场,星梦剧院就是她们偶像生涯的开始。

2013年8月,星梦剧院正式开业,从此开始了365天不间断公演,河妹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剧场表演逐渐磨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偶像。

事实上,由于河妹们实力上还不够成熟,在剧院留下了非常多黑历史,但剧场模式本质上并非要为观众提供一场完美的演出,而是通过剧院演出来提供一种偶像与粉丝面对面近距离互动的追星模式,强调粉丝在偶像养成过程中的陪伴感和参与感,增强粉丝粘性。

即便唱跳一般、表演也算不上多可观,但粉丝经济之下,演出依旧是场场爆满,公演门票要靠抢,也成为了丝芭的主要盈利渠道之一。

丝芭的另一大主要盈利渠道就是总选,一年一度的总选可以简单类比为选秀节目的总决赛,通过粉丝投票来决定排名。这个排名并不是简单的人气证明,而是关乎到后续的资源投入,一般来说丝芭会将未来一年的影视歌资源重点且优先发放给总选第一。

为了让偶像能够拿到更多资源,粉丝们会在总选开启之后集资买票,简单来说就是用真金白银换资源,鞠婧祎也是在拿下总选第一之后才有了更多影视资源。

至今,“剧场+总选”依旧是丝芭的主要运营模式,但随着偶像市场环境和偶像团体内部的变动,丝芭尤其是SNH48早已是积重难返。

由于业务集中在线下专属剧场,丝芭很早就遇到了“圈地自萌”的难题,很难吸引到新的粉丝,前几年还能通过向选秀节目输送选手来破圈,但在国内偶像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出圈难成了丝芭最大的问题。

而近几年SNH48内部也是问题不断,总选第一、人气选手纷纷解约,甚至还爆出了恋爱、出轨、霸凌等一系列负面新闻,粉圈生态越来越差,粉丝经济下行是现阶段无解的难题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将整个盈利模式建立在粉丝经济之上的丝芭面临着内忧外患,寻求新的机遇与转变成为了当下不得不做的事,但丝芭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

丝芭转型能成功吗?

其实这几年丝芭没少折腾,对新业务的开拓从未停止过。

比如短视频直播,直播带货兴起之后,许多河妹都被“发配”,原本应该在舞台上表演的她们开始在直播间卖货,有河妹明确表示出不满。

再比如进军游戏市场,丝芭在2018年推出了偶像养成手游《星梦想48》,2023年又推出了手游《花戎》,河妹们轮番为游戏站台,最终都不了了之了。

如果说这些只是小打小闹,2022年之后,丝芭通过业务架构的重组开始了真正的转型。

2022年6月,恰逢SNH48出道十周年,丝芭宣布将对核心业务和企业构架再次重组,其控股公司更名为美踏控股,彻底转型为面向WEB3.0 和 XR互联网时代的沉浸式互动社交元宇宙——美踏元宇宙

随着公司的转型,核心业务变为:元宇宙粉丝娱乐、元宇宙视觉娱乐与元宇宙品牌新消费。虽然都加上了元宇宙概念,但简单来说就是偶像、影视和电商,对业务的升级主要集中在虚拟偶像的和影视制作两方面

在美踏元宇宙的新世界中与用户共同建设元宇宙大型虚拟都市“花戎”,是丝芭现阶段的目标,用户可以自由创建专属于自己的虚拟形象,也会有虚拟偶像入驻美踏元宇宙,打造沉浸式互动影视世界。

通过在AI大模型的研发应用上的重点发力,丝芭已经打造出了虚拟偶像女子 CP 组合 FAF Girls、SNH48 GROUP首个虚拟女团“猎星少女”等多个虚拟形象。

AI确实是影视娱乐行业的风口,行业对于AI技术的布局应用持续提速,腾讯、B站等大厂也都打造了虚拟偶像,但客观来说反响平平。

而在影视制作上,早年丝芭的影视业务主要围绕傻白甜偶像剧,且过度依赖鞠婧祎个人的影响力,但近些年丝芭在影视制作上重点发力,不再局限于为自家艺人量身打造,而是在题材类型、制作水准上都有了提升

比如2023年播出的《雪鹰领主》由许凯、古力娜扎主演,导演李达超执导过《水月洞天》《维和防暴队》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制作班底有了明显的升级。

而在丝芭发布的片单中,未来还将制作公安部重点影视作品、黄建新监制的《长城行动》,最高检授权改编的反黑大剧《大江长流》,有“女版《琅琊榜》”之称的《吾命为凰·将门盛华》......在影视制作上确实有了全方位的升级。

通过业务升级和自身硬实力的提升,来摆脱粉丝经济的影响,其实是一条相对合理的路线,但对于长期依赖偶像产业、盈利模式已经固定的丝芭来说,这条路并不好走。

目前丝芭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十年,但在新业务上并未取得十分亮眼的成绩,强留“摇钱树”鞠婧祎或许是丝芭当下缓解业务压力最关键的一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塔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贝塔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