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拼技术的时候到了,雷军亮出杀手锏

2024/7/9 9:16:00

小米北京昌平智能工厂全面量产

从投产到量产,不到五个月时间,小米手机智能工厂实现了新的跨越。

今天一早,雷军宣布,位于北京昌平的新一代小米手机智能工厂,已正式全面启动量产。

这座工厂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81000平米,年产能1000万台旗舰手机。同时该工厂还获得了“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认证。

图源:雷军微博

即将本月发布的Xiaomi MIX Fold 4 / Filp折叠屏手机就在这座工厂生产。

雷军还兴奋地表示,“今年我们落成两座智能工厂:昌平手机工厂和亦庄汽车工厂。大家以后叫我‘雷厂长’。”

据了解,此次全面投入量产的昌平小米手机智能工厂是小米有史以来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也是小米第一个以生产高端旗舰手机为主、大规模量产交付的自建自营工厂。

2021年7月,昌平小米手机工厂项目开始动工。

2024年1月,小米智能工厂完成首条产线的安装调试,计划2024年底前所有产线投产。

2月18日,小米北京昌平智能工厂正式落成投产,旗舰手机制造产能超过千万台。

小米集团为这座新智能工厂赋予了很多“第一个”的意义,但实际上这座工厂是二期项目。

一期小米手机智能工厂位于北京亦庄,早于2019年底落成投产,具有强研发属性,是一座大型实验室级别工厂。

而二期昌平小米手机智能工厂立足于规模化部署、构建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并注重核心技术自研。新工厂投产后绝大部分工作由智能机器人自主完成,实现24小时不停运转,日均产量可达3万台智能手机。

相比之下,一期工厂年产百万,而二期昌平工厂年产能达到了上千万,已经有了量的飞跃。

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外景图 图源:北京昌平公众号

二期工厂投产之际,小米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未来,位于亦庄、昌平的两座小米工厂将一起形成“研发+量产”的产业协同效应,全面展开其智能制造布局。

今天,雷军更是连发两条微博,为小米手机新工厂打Call,“这个工厂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最大亮点绝大部分设备自研!”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还透露,“工厂有11条手机产线,也有汽车电子零部件产线。”

要知道,今年3月,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也已顺利揭幕;6月小米汽车工厂更是开启了双班交付模式,单月交付已突破1万辆。

据悉,小米汽车工厂也有两期建设计划,目前一期已投入生产。

5月份有报道称,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也已经按部就班地推进,相关区域进入拆迁阶段,计划今年动工,2025年完工。二期和一期的年规划产能都为15万辆,两期建设累计目标年产量30万辆。

从小米手机工厂,到小米汽车工厂,小米集团两条生产线并驾齐驱。显然,雷军在下一盘大棋。

网红是副业,厂长才是主业

自从今年3月小米汽车爆火出圈,雷军本人也得到了巨大的流量曝光,成为了最热的“网红企业家”,甚至还带动了一波企业家做网红的潮流。

截至目前,雷军抖音平台粉丝量超2500万,微博粉丝量超2300万。

雷军成为了小米集团的最佳代言人。他不仅活跃在网络一线,配合网友玩梗,也积极响应各种产品问题,营销公关两手抓。

从小米汽车开售之后,雷军个人微博就一直在更新“小米SU7答网友问”专栏内容,亲自跟网友互动交流。可以说,在流量营销上,雷军为小米汽车赚足了话题度。

图源:雷军抖音

就连360创始人周鸿祎都表示,“小米汽车取得这样的成功,大家都很佩服雷总,不仅产品做得好,营销更是大师级的,但我觉得是不止是大师级的,而是神一样的存在。

目前在企业家竞逐流量的赛道上,雷军绝对是最大的赢家。

在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雷军也深知,真正的战场在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一个企业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成立之初,小米集团的产品生产主要依赖和代工厂合作。第一个合作的代工厂英华达还专门成立了小米专线,雷军曾在一本书中描述这次合作,“英华达是小米唯一的希望。”

与代工厂合作,确实可以方便小米利用代工厂成熟的生产能力和供应链资源,还有利于减少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风险。

不过这种模式也增加了小米集团的供应链风险,一旦代工厂出现问题,如产能不足、质量事故等,都可能对小米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冲击。

同时,代工厂往往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大规模生产,很难聚焦足够多的先进技术资源来提升产线数字化及智能化。这也就意味着小米很难在生产端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如果市场需求突然转向对某种新技术的强烈需求,而代工厂的生产线还无法满足这种需求,那么小米就可能面临生产瓶颈,无法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举个例子,2015年小米Note上市,该款产品采用双曲面玻璃,把厚度降到了6.9毫米。但彼时行业开始流行指纹识别,小米Note缺少这一关键要素,最终以降价清仓收场。

据悉,在2015年之前,小米还没有自己的制造工厂。为了真正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后小米集团决定亲自下场。

时至今日,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小米集团都有了自己的工厂。小米自有工厂的建设正在打破此前依赖代工的发展模式。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针对汽车工厂的落成,雷军曾表示:“工厂落成的时候我特别激动,以前有一些人经常诋毁我们是组装厂,因为我们一个工厂也没有。但今天我很自豪,终于可以被叫成雷厂长。

营销能力再强,都不如产品技术来得更有说服力。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生产链的自主可控,才是市场竞争中的真功夫、硬实力。

双厂在手,雷军无忧?

一边是小米手机智能工厂,一边是小米汽车智能工厂,“自研”“100%自动化”“黑灯生产”是小米集团对外营销宣传必不可少的字眼。

从研发到量产,小米在产品上的布局正在逐步加深。与此同时,小米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根据小米集团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集团在智能手机上业务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32.9%,同时出货量也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智能手机分部毛利率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16.4%降至14.8%,这主要是由于核心零部件成本上升以及存货减值拨备增加所致。

此外,小米手机在追求高端化发展道路上,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尤其是去年华为的强势回归,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在IDC统计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情况中,华为以13.9%的份额重回中国市场前五,而小米则跌出前五。智能手机高端市场竞争正变得更加激烈。

小米汽车今年刚刚上市就迎来了爆火,首月锁单量就已超过8.8万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交付成了头等大事。

产能跟不上容易影响销量。

6月上旬,#小米汽车销量连续下跌#一度登上热搜,引起关注。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回应称,锁单数量每天都有稳定新增。

“作为一个汽车新品牌来说,目前仅有单款车型,而且目前全国交付中心数量十分有限,每周还能上交付量排行榜,交付压力当然是极大的。

据最新消息,小米汽车6月交付小米SU7超1万台,官方表示,预计7月交付量依然将超1万台。

除了交付,小米汽车也面临着成本压力。

今年5月,一次小米SU7 Pro车型直播上,雷军在谈到智驾方案时透露,“由小米自己研发智驾,每年的成本就超过20亿元,投入是巨高无比的,在国内很少有从头到尾全部自研的厂商。”

智能手机市场的毛利率下滑与高端竞争加剧,以及汽车交付的产能挑战与高昂自研成本等,均是对小米集团综合实力的考验。

如今雷军虽手握两大智能工厂,但未来的发展仍需继续披荆斩棘。

作者 | 潘多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贝塔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贝塔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