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调查发现,超四成被调查者经历过购物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仅两成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据北京消协官方微信消息,3月27日,北京市消协召开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超四成被调查者经历过购物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仅两成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近九成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一般或不普遍的被调查者仅占11.68%,没有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不存在。此外,有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超四成被调查者经历过购物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
调查结果显示,44.14%的被调查者经历过购物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39.5%的被调查者经历过在线旅游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37.17%的被调查者经历过打车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19.84%的被调查者经历过其他类型的大数据“杀熟”,16.26%的被调查者经历过外卖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15.10%的被调查者经历过视频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13.94%的被调查者经历过电影类APP或网站大数据“杀熟”。
仅两成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调查结果显示,遭遇大数据“杀熟”后,26.72%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25.56%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再去这个商家消费,17.43%的被调查者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11.71%的被调查者选择与商家理论,要求赔偿,10.46%的被调查者选择卸载商家APP或删除网址,8.13%的被调查者选择在社交网站或向媒体曝光。
大数据“杀熟”具有隐蔽性维权往往难以举证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营者通常以商品型号或配置不同以及享受套餐优惠不同、时间点不同等理由进行自辩,同时又不对外公布具体算法、规则和数据,所以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后,维权举证往往非常困难。
北京市消协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强化企业诚信自律,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大数据“杀熟”问题,建议法学界、理论界、监管层对大数据“杀熟”这样的新型疑难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倡导消费者保持理性消费,及时反映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营造良好放心的消费环境。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prnews@iresear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