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数字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争夺的焦点。然而,人才供需失衡、招聘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众多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聚焦数字人才的垂直招聘平台万码优才应运而生。在近期的一场媒体交流活动中,万码优才创始人周媛详细介绍了产品的差异化价值,并就数字人才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万码优才创始人周媛
破局之道:垂直细分与深耕服务
"走窄路,做深耕"是周媛反复强调的战略方向。在竞争激烈的招聘市场中,万码优才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专注于数字技术人才这一细分领域。周媛解释道:"选择数字人才,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群体是持续可深耕的,规模又足够大。另一方面,技术人才在各行各业都会用到,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
这种聚焦策略使得万码优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人才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匹配服务。周媛表示,相比传统招聘平台,万码优才在人才模型构建上更为细致和全面。除了基本的学历、工作经验等信息,平台还会关注技术人才的技术栈、编程语言、项目经验等专业维度。这种多维度的人才画像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岗位匹配。
创新模式:内容社区+私域运营
与传统招聘平台不同,万码优才采用了"内容社区+私域运营"的创新模式。周媛认为,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户,同时降低获客成本。
在内容社区方面,万码优才打造了一个技术人才的UGC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分享技术文章、参与问答讨论。周媛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内容去获客,通过内容能留住这些人,而不是说每年要花大量的成本去打广告。"
私域运营则是万码优才另一个重要特色。通过企业微信等工具,平台能够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周媛介绍,目前平台已经积累了80万私域用户,这些用户不仅在求职期间活跃,在入职后也会持续与平台保持互动。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用户粘性,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优质候选人。周媛表示:"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他不一定在传统招聘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简历,他们更多是被动求职者。在我们的私域里,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优秀人才。"
技术赋能:AI助力精准匹配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万码优才也在积极探索AI在招聘领域的应用。周媛介绍,平台目前主要在三个方面应用AI技术:职位搜索的语义联想、简历解析与人才理解、以及对C端用户的智能服务(如简历诊断、职业规划等)。
值得注意的是,万码优才并未盲目追随AI热潮,而是将AI应用聚焦在能切实解决用户痛点的领域。周媛表示:"我们会把AI的部分放到解决精准匹配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而不是一些吸引眼球但实用性不强的功能。"
在AI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何将技术与业务深度结合,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万码优才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周媛坦言,平台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招聘市场中脱颖而出。"产品定位是比较难的,"周媛说,"你要在一个竞争很激烈的红海里找到蓝海,这需要不断试错和调整。"
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规模增长和服务质量。目前,万码优才的人才库规模约为300万,而整个市场的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快速扩大用户规模,是平台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与挑战并存的,还有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周媛预计,未来两年内平台有望覆盖50%的市场份额。此外,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平台带来了新的机会。周媛提到,近期AI和AIGC相关岗位的需求和薪资增长最为迅速,这为专注于数字人才的平台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未来展望:打造数字人才生态
展望未来,周媛描绘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愿景——打造一个数字人才的用工共享平台。她注意到,新一代技术人才,特别是Z世代群体,对工作方式有了新的诉求。他们渴望更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希望能够在不同的项目间自由切换。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打造一个平台,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加灵活的用工方式,实现人才共享。"周媛说,"这是我们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规划。"
这一构想颇具前瞻性,随着远程办公技术的成熟和观念的变革,共享用工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如果万码优才能够成功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能为技术人才提供更多选择,也能帮助企业更灵活地调配人力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万码优才的实践表明,通过垂直细分、深耕服务、技术创新等策略,招聘平台仍然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尽管道路并不平坦,但周媛和她的团队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专注和创新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数字人才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像万码优才这样的专业化平台,有望在连接人才与机会、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模式的涌现,共同推动数字人才市场的繁荣发展。(文章来源:搜狐科技)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prnews@iresear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