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社会急速发展,人们的性生活却逐渐式微,大众熟知的“阳痿”正困扰越来越多男性和他们的家庭。近期,头豹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中国抗ED药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ED(勃起功能障碍)男性患者和国产抗ED药物行业的现状,揭示了严峻的ED问题和国产抗ED药物的反击。面对当下男性的疲软,抗ED药物想打一场“硬仗”。
一、硬不起来的时代
人到中年,硬不起来的男性正在越来越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60岁以内的ED患者所占比例为38.2%,40岁之后的男性ED问题突出,有4成男性都存在ED问题。从年龄分布来看,31-40岁以44.8%的占比占据主要地位。ED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年危机”。而令人惊讶的是,21岁-30岁的ED患病占比竟达到38.0%,ED正在年轻化。
《白皮书》指出,依照病因,ED分为心理性、器质性和混合性的。简单来说,心理性原因来自现代社会压力、心理负担和性心理障碍等,而器质性则包括前列腺、高血压等病理性症状,它们和ED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而数据显示,心理原因占ED问题的风险因素占比达到76.69%,远超其他因素,这意味着当下的社会压力和难以纾解的心理压力正在让更多男性难以勃起。
(中国男性ED患者占比)
ED集中爆发在高压地区。数据指出,一线城市的ED分布比例占比38%,新一线则占28.8%%,这说明高线城市生活节奏快和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对男性生理健康的影响显著。而高线城市的医疗资源优越,也使ED的诊断更频繁、准确。其中,年薪10万-50万元的男性占比60.7%,更佐证了经济压力、职业发展与生活方式等因素与ED发病存在的关联。
ED患者大多都第一选择自救。通过调整作息、饮食、运动来自行解决问题。但于事无补,ED的危害在恶性循环。《白皮书》调查显示,已婚的ED男性占比80.4%,ED患者在婚姻关系中面临性生活需求、家庭责任等压力,加剧了ED的产生。而ED发生后,这种压力更大,性生活质量下降,夫妻之间关系陷入紧张。而如此压力之下,ED患者心理疾病患病率极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ED患者焦虑和压抑的患病率高达79.82%和79.56%。
性功能普遍消退,影响甚至可能更宏观。两年前,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年末减少了85万人,是自1961年来的首次。一年后,这一数字扩大到了208万人。人口问题成为一项社会关切的热点。面对严峻的人口问题,人们常常讨论结构性问题:过高的婚育成本、婚育观念的变迁、女性性别意识的增长。但一项重要的原因却常被忽略,那就是即便有生育意愿,难以性生活的夫妇正在越来越多。
某种程度上,在这个硬不起来的时代,患病的男性都在等着一颗“解药”。
二、选国产的,便宜又好用
为了治疗ED,大家在网上搜索治疗方法。在所有的推荐的疗法里,发现自己只能够接受口服吃药。头豹研究院的《白皮书》发现,ED患者中有93.25%的人群都倾向口服药物治疗,而这一治疗方式也有着显著的优势,它给药方式便捷、耐受性良好、快速起效,而且很大程度能够满足患者对ED治疗简便和私密性强等需求。
《白皮书》还显示,有38.6%的男性都服用过药物,男性群体里ED的治疗需求具有普遍性,而有54.5%的用户会每月固定服用1-2次,这意味着男性们对规律用药的需求强烈,他们希望在性生活中表现出足够稳定的性功能表现。但选择吃药,一连串的问题又袭来。到底应该吃哪种药靠谱?吃药有没有其他的副作用?而且,怎么样才能可持续地把药吃下去,而不对家庭经济造成太大的负担?
如何选药,选到好药和便宜药成为了ED患者们至关重要的一件事。《白皮书》发现,抗ED药用户在保证药品质量、功效一致性的前提下,对产品性价比极为敏感。比如价格,用户们愿意接受的价格在5元/粒-10元/粒之间的占比达到42.9%,几乎是市场上的主流消费层次用户同样注重抗ED药物的品牌因素,78.9%的用户重视药物体验和治疗效果,58.3%重视药物安全性与副作用控制、用户反馈和真实评价。可以看出,药物疗效始终是用户忠诚度和复购率的关键驱动因素。
抗ED药物在我国有着不长不短的一段历史,最令人熟知的是“伟哥”,即Viagra。上个世纪末,辉瑞公司的西地那非上市,引进国内后,这一药物又被国内消费者音译为“伟哥”。到了2003年,礼来和拜耳公司的他达拉非(Cialis)和伐地那非(Levitra)相继上市,引进国内后正式瓜分了抗ED药物的市场,成为治疗ED的“三巨头”。2013年,Viagra、Cialis和Levitra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8.8%、34.6%和6.6%。
“外国”伟哥们的引进给了男性ED患者重现雄风的希望。但彼时,抗ED药物的定价权由外资公司掌握,居高不下。2014年,一粒100毫克的伟哥定价在128元,10粒100毫克的伟哥965元,是金价的若干倍。在蓬勃的21世纪初,昂贵的伟哥就是人们欲望蔓延的隐喻,也成为ED患者过不去的另一道坎。转折点也在2014年,Viagra的专利保护期到期,国内的药企纷纷开始仿制药的申请。光是西地那非这一种药品,国内就有超过40家药企生产仿制药,而旗下的品牌更是数不胜数。
这也让“国产”成为ED患者选药时的关键词。数据显示,调查样本中有40.3%的抗ED药用户对国产和进口品牌没有显著的偏好,甚至30.4%偏好国产品牌。过去十年的发展里,国产仿制药几乎与原研药完全等效,并在定价上有明显的优势。国产抗ED药物愈发受到ED患者的青睐。
而“他达拉非”是选药的又一关键词。《白皮书》总结了五款不同国产仿制药厂商的代表抗ED药物。其中他达拉非作为市面上药效持续最久的抗ED药物,供给规模远大于西地那非,十分充足。而且在定价上也有巨大优势。比如惯爱,甚至只要7元一粒。而从最直接的药剂效果来看,惯爱的起效时间只需要半个小时,半衰期却能达到惊人的17.5个小时。
很多患者在多次挑选和尝试之后,都发现了国产仿制他达拉非的“性价比”。他们成为了惯爱的稳定用户。
三、百亿赛道,新锐突出
过去十年,国产抗ED仿制药创造了许多男人的个体奇迹,也创造了整个行业的奇迹。
《白皮书》显示,2019-2023年中国抗ED药物的行业规模实现从42.8亿元到78.9亿元的增长。这个赛道依然在蓬勃生长,并稳步朝百亿赛道行进。从产业上游到下游,前景都肉眼可见。
从产业上游来看,目前,中国抗ED药物行业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中国本土企业在其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未来,进口替代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国产仿制药将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利润立足市场。
在产业中游,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成为抗ED药物的销售主体,特别是他达拉非增长潜力巨大。2023年,西地那非在三大线上平台实现销量超过2000万粒,他达拉非则卖了超过2500万粒。而在这之中,国产新锐品牌脱颖而出,原研药在市场销量的占比逐步下降。比如西地那非这一品类,千威和惯爱成为黑马,而他达拉非这一品类,惯爱和Jissbon成为代表。
在下游,《白皮书》关注到的销售终端的变化,由于ED的私密性及ED群体的年轻化,线上平台正加速成为抗ED药物的主要销售渠道。整个医药电商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3成,潜力巨大。
过去,国内抗ED药物受限于品牌营销能力,在与原研药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随着国产药在研发、销售等能力的全方面提升,国产抗ED药物品牌已经在抗ED药物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综合实力值得依托。《白皮书》通过产品、研发和销售三个维度对抗ED药物品牌进行综合排名,发现惯爱、金戈表现突出,和Viagra等外国抗ED药物同在高位,不相上下,海驰凭借优异水平紧随其后。某种程度上,《白皮书》也为ED患者提供了详尽可靠的选药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反复提及国产新锐品牌惯爱,这一国产抗ED药物品牌在2023年销售额实现84.13%的同比增长,销售粒数实现260.2%同比增长,在《白皮书》的各项排名对比中表现亮眼。而惯爱也凭借极致性价比和优异口碑及差异,用户推荐度达到了较高的41.8%。截至2024Q1,惯爱的交易指数为664,流量指数为143,均位于业内品牌的第一梯队。国产抗ED药市场依然未成定局,发展之中,新锐品牌值得期待。
纵观《白皮书》,随着社会节奏变快,压力变大,ED正在困扰越来越多的男性,但与此同时,国产抗ED药物市场也在茁壮发展,混战十年,国产抗ED药物品牌正在往越来越便宜,质量越来越好和安全的方向大步向前。而这一行业潜力依然十足,未来,新锐品牌有机会站在更高的舞台被看见。
国产“伟哥”们还在继续创造奇迹。这一行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也逐渐明晰:在对爱和性都愈发小心翼翼的时代,国产抗ED药物品牌想捍卫人们的来之不易的幸福和愉悦。这场难打的“硬仗”还没结束,国产抗ED药物行业的未来值得共同瞩目。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贝塔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们有直面错误的勇气,点击按钮即可发言。
您也可以邮件:
prnews@iresearch.com.cn